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家 乡风俗(送 龙 灯)

    信息发布者:村暖花开
    2021-03-03 18:55:05   转载

    送  龙  灯


    文&图:龙抗病




    在我的家乡永新乡下,元宵节有舞龙灯的习俗,乡下说“舞龙灯”,不叫舞、不叫闹也不叫耍、不叫玩,而叫“打”。记得临近元宵节,当年“打龙灯”的“头人”便召集本年度轮到“打龙灯”的人,着手购纸起家什扎龙灯,之后就根据需要,一直闹到元宵节晚上。

    因为“打龙灯”是一个村庄的事,于是每年“打龙灯”的人,就由本村庄的人轮流负责,按照村庄的人数分为三组,每组由一位辈分年长的人牵头主事及张罗有关事情,以促进“打龙灯”事宜有序开展。

    图片


    这里说的“送龙灯”,即是元宵节晚上舞完龙灯之后,收起龙灯家什时,须要举行一次“送龙归海”的仪式。

    这个风俗古老而神圣。可以说是我村庄保留下来最古老又凝重的民俗了。然而,我长这么大,亲身经历“送龙灯”的习俗也只有一回,但我至今还记得。

    记得元宵节那天,中饭过后,当年村里起龙的所有人,在“头人”的吆喝下,相继来到祠堂。我到祠堂后,人已陆续到齐。五节的龙灯靠在祠堂的右墙,由龙珠、龙头、龙尾和三节龙身组成,龙头到龙尾都贴着各色各样的纸,“龙身”上面盖着形似“龙皮”的彩布,连接各节,龙头衔着龙珠向着上席。

    祠堂中央放着一张八仙桌子,上面放着锣鼓家什和香烛及有关供品,上方戏台下摆着一张条桌,上面放着一个香炉,香炉里香火缭绕,上席神龛架上供着村里人叫“老爷”的一樽佛像。

    起龙时,须由长者烧上三柱香,对着佛像鞠上三个躬,把香插进香炉,司弄家什的就把锣鼓敲响,接着长者燃放鞭炮,舞龙灯的人便对应龙灯各节,随后龙灯便在“得得齐得,齐得锵”的锣鼓声中起起来,到年前造了新屋或结了婚或有其他喜事的人家去庆贺热闹……

    图片


    送龙灯是在当天晚上。晚饭后,夜幕降临,每节龙身里须点上蜡烛,然后照例举行简便的出龙仪式,敲着“得得齐得,齐得锵”的锣鼓法样,先到各家各户去贺喜一次,送去“吉祥平安”。由长者提着写有“龙灯拜”的灯笼,前面引路,龙灯紧随其后。

    每到一户,舞龙灯之人都要拖着长腔长调说着“贺喜”二字,然后将龙灯进到这户人家厅堂里转一圈出来,或者在门口由举龙头的人有意将龙头往门里伸一伸,以示祝贺,意寓龙到了就风调雨顺,太平吉祥。每到一家,都会燃放两挂鞭炮,一挂接,一挂送,但大多数是一挂鞭炮尚未放完,龙灯就走了。

    祝贺仪式后,接下来便是进行送龙灯前的最后一项程序——“围树”。

    围树,这程序很具虔诚,说是驱赶邪魔妖怪,其意还是祈祷岁月平安,祈求本年五谷丰登,因此庄重而神圣。

    围树前,仪式也特别“隆重”,长者照例烧上三柱香,鞠上三躬,然后舞龙灯之人便各自将把举的龙身节里的蜡烛换掉,由长者领头,龙珠随后,龙头紧随,依次排列,面向上席佛像拜三拜。之后,领路的长者便提着事先准备好的斧头、把着灯笼,在前面引路。

    图片


    出行,燃放一挂长的鞭炮,鞭炮一响,便紧锣密鼓地敲着“锵锵齐锵,齐齐锵”的紧奏法样,龙灯便借助紧奏的锣鼓声,如“蛟龙出海”,呼啸着冲出祠堂,个个发出“吓吓”之声,像赶着野猪猛兽一样,一路狂喊狂奔,不管遇到土坡、高岸,还是荆棘、沟坑……都得勇往直前,跟着领路人到村中的所有大树底下围上一圈,其气氛异常紧张而严肃、令人毛骨悚然……

    每到一棵大树下,提着斧头、把着灯笼的领路人,都要将斧头斫向树身,即劈死妖魔鬼怪,随后龙灯绕树一圈,将其全部收伏……这样不停地狂奔、不停地呐喊,回到祠堂里,个个已是精疲力尽,浑身上下水淋淋地沾满了泥巴和草叶。

    休息会儿,接下来就是“送龙灯”。送龙灯要等到凌晨。送龙灯时的锣鼓打法是“锵得齐得,锵得锵”的法样,慢慢悠悠地把“龙”送到村子前的一条向东流去的水渠边。

    在小渠边,长者烧上三柱香,敬上斋饭,舞龙灯之人各自把“龙身”的“龙皮”,即用浆糊糊的纸撕掉,把未烧掉的蜡烛从“龙身”中取出插在渠边,“龙身”朝下,龙柄朝上。鞭炮一响,把龙尾的人便扭身先回,不得回头。

    图片


    随后,所有把龙灯的人就这样紧随其后,柄朝上龙身朝下、龙头朝后地将龙灯拖回去。拖到祠堂,就这样朝墙根放着,待明天“龙灯散伙”时,一一收起家什,然后各人一声不响地各回各家……

    第二天便举行“龙灯散伙”会餐,这样当年的“龙灯会”也就结束了。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